杨庆峰 教授
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从嗅觉角度来看,人们会构建出怎样的城市记忆?嗅觉将城市吸入内腑,再深入延展出情感结构。城市的媒介性正在于将人类在实体时空的物质产品和想象时空的精神制造聚合,这一聚合体也包容了人自身。当前,打造城市嗅觉文化,可以从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时空同步进行。
嗅觉是人类的五感官之一,与味觉最为接近,哲学史上也曾经被哲学家讨论过。亚里士多德指出好的嗅感气息实际有补益于身体健康的,可以尽到有助于人人健康的功效;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将嗅觉感官看作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器官,因为由嗅觉带来的愉悦感短暂而易逝。这两位哲学家为我们分析了嗅感气息与嗅觉能力的特征。嗅觉气息可以看作是嗅觉对象,而嗅觉能力则是获得嗅觉感的能力。从记忆哲学的角度看,嗅觉还与记忆有关。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发表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这边》中,主人公吃下一口浸过茶水的玛德琳蛋糕之时,那种味道激起了一阵鲜活的记忆涟漪。随后,玛德琳蛋糕变成了记忆符号,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能唤起已然淡忘的记忆的气味或味道。所以,从记忆来看,通过嗅觉器官带来的愉悦感受总是易逝的和短暂的,反而由恶臭带来的难受感却久久不忘。
科学家则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研究嗅觉,即从嗅觉障碍研究嗅觉问题。对于嗅觉来说,嗅觉障碍已经成为城市人的一个问题。这种现象正在通过两种方式发生。第一种方式是疾病导致的嗅觉障碍。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新冠感染者人群普遍丧失了嗅觉,这个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病毒感染的缘故,结果是无法闻到香水、食品的味道。根据相关研究,全球可能有超过5000万的人因为患有疾病而丧失了嗅觉。第二种方式是人工气味剥夺了自然嗅觉。由于城市中充满了汽车,所以尾气的味道极为浓厚,还有一些化工产品的味道则让人们感受到了刺鼻的味道。而在大城市呆久了,大多数人忘却了乡土土壤的气息。
在乡村环境下,人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土壤气息,这是令人踏实和舒服的感受。曾经在雨后爬山,山中充满了一种特殊的味道,心旷怡人,那种感觉难以忘怀,看到绿色的树木也是逼人的绿色。然而,在城市之中,却没有同样的感受。即便雨后的绿色,也难以掩饰灰尘沾在绿色树叶上的脏。随着城市发展带了许多种奇特的嗅觉对象,这种对象既可以让人感到愉悦,也可以感到恶心。愉悦的东西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各地美食的味道、咖啡的气味,这些味道漂浮在城市上空。过去每到大年三十,城市上空漂浮着烟花爆竹的味道,很容易让人想到新年的场景,但是现在已经闻不到这种味道了;令人感到恶心的东西也有,上述所说的拥挤的人群散发的汗臭味、拥挤的车流排放出来的气味、垃圾堆散发的腐臭味道。如此,从嗅觉角度看,城市气味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福祉?有些文学作品曾经对前工业时期的城市气味做过描述,对其产生无限向往。俄罗斯某个作家曾经这样写到,佛罗伦萨特有的气息就是伊利斯的白花、尘土和古代绘画的油漆味;日本作家曾经说东京是大川河水的气息。这些描述都是前工业时期的城市气味景致。但是工业化以来城市气味都变了,自然气息为人工气味遮蔽。如果换做今天,恐怕伊利斯的白花早已被垃圾的腐臭熏死,绘画的油漆味被汽车的尾气掩盖。从嗅觉对象来说,城市中的嗅感气息是多样的,有可能是浓郁的,也有可能是清淡的;可能是香甜的,也可能是恶臭的。如此,这种多样化的气息并不一定有利于人人健康。此外,多种气息的变换让那种难得的愉悦感受更是变动不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嗅觉障碍的发生反而是必然的现象了,而并不仅仅是疾病导致的结果;而从嗅觉能力的角度来看,闻到特定的味道总会唤起一段记忆,那么一个人目前从城市气味能够唤起怎样的城市记忆呢?传统城市的自然气息会带来的愉悦感,继而引发特定的城市记忆内容。比如嗅到白花和油漆的味道就想到佛罗伦萨。然而,今天的城市记忆更多是由视觉构建的。一个城市有其标志性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成为了人们对于这个城市的视觉记忆。比如北京的故宫、上海的三件套和西安的兵马俑。这些城市记忆都是由视觉形象构建起来的,而且成为了唯一主导的形式。但是,倘若从嗅觉角度来看,人们又会构建出怎样的城市记忆呢?嗅觉对象以及获得的愉悦体验是短暂易逝的,难以恒定。倘若这样,记忆滞留并不长久。很难形成稳定的嗅觉记忆。此外,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标志性的城市味道很难被设想出来。一方面,嗅觉感的易逝性决定了特定的气味并不恒定,很容易飘散在城市上空或者被其他更为浓郁的气味遮蔽;另一方面气味的主观性也决定了这种差异。当存在嗅觉障碍的人再去嗅物品的气味时,难以把握到事物本身的气味了。当我们被上述气味包裹着,去想自己所在的城市记忆时,必然难以找到特定的符号形式。
原 载 | 社会科学报 2022.9.29 第四版